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厦门市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1:54:25  浏览:968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管理条例

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厦门市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管理条例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1998年10月27日厦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1998年10月27日公布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的正当权益,加强受赠管理,遵循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是指华侨(含华侨个人、华侨社团、华侨投资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无偿捐赠款物,用于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和公共设施及其它公益事业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捐赠人,是指提供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的华侨。
本条例所称受赠单位,是指接受华侨捐赠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以及其它组织。
第三条 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应当遵循自愿捐赠和尊重捐赠人意愿的原则。
第四条 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受国家法律保护。
捐赠人捐赠和受赠单位接受捐赠,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鼓励和保护华侨捐赠活动,对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中作出贡献的应予以表彰。
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侨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华侨捐赠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其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华侨捐赠管理工作。

第二章 捐赠保护
第七条 捐赠人有权自行决定捐赠的方式、数额、用途和受赠单位。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背捐赠人的意愿进行劝募、摊派。
第八条 捐赠人有权直接或委托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其捐赠款物的使用和兴办公益事业项目的建设进行检查。
对违反捐赠人意愿的行为,捐赠人有权向侨务行政主管部门或受赠单位主管部门投诉,侨务行政主管部门或受赠单位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投诉之日起三十日内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书面答复捐赠人。
第九条 捐赠人要求对自己捐赠情况给予保密的,应予以保密。
公开报道和宣传华侨捐赠情况,必须征得捐赠人同意,并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条 捐赠人要求为其捐赠兴办的公益事业命名的,应经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受赠单位不得要求捐赠人在捐赠款物之外再承担资金使用项目的相关税费。
第十二条 华侨捐赠兴建公益事业工程项目(以下称侨捐工程)兑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土地使用费。
第十三条 捐赠人用其经营所得捐赠兴办公益事业,按国家税法有关规定,在计算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第三章 受赠管理
第十四条 受赠单位接受捐赠后,应向捐赠人出具凭证或收据。
受赠单位接受捐赠价值人民币50万元以下的,报所在地的区侨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捐赠价值超过人民币50万元的,报市侨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受赠单位接受华侨捐赠的进口物资,应提交下列文件,报市侨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一)捐赠人的捐赠意愿书或捐赠协议书;
(二)受赠单位申请接受捐赠的报告及受赠单位主管部门意见;
(三)捐赠物资的清单(包括金额、种类、数量、质量等)。
市侨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前款所列文件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审批结果书面回复受赠单位。
第十六条 捐赠人捐赠的进口物资,凭市侨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和捐赠物资清单,由海关审核后,按规定验放。
捐赠属于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和专卖专营物资的,按国家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受赠单位不得擅自转让捐赠的进口物资,特殊情况需转让的,应征得捐赠人同意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和海关核准;转让享受减免税的进口物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补税,转让所获的款项仍应用于相关的公益事业。
第十八条 受赠单位应建立健全受赠款物管理制度,对受赠款物必须登记造册。受赠的人民币或外汇,应设立明细帐目,按捐赠人指定的用途专款专用;受赠的物资和房产应按捐赠人意愿,妥善使用和管理,不得擅自改作他用。
确需改变受赠款物用途,应征得捐赠人同意,报侨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或审批。
第十九条 兴建侨捐工程,受赠单位应当与捐赠人签订捐赠协议。
受赠单位应对侨捐工程的兴建与管理全面负责。
第二十条 侨捐工程应依法按基本建设投资规定的程序报批。侨捐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址,应当符合城市、村镇规划,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计划、规划、土地、建设、环保等部门应优先办理有关手续;有关部门应优先安排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没施。
第二十一条 受赠单位不得擅自转让用于侨捐工程的土地或改变其用途,不得擅自改变侨捐工程的规模和标准。侨捐工程建设款额超过捐赠数额的,超过部分由受赠单位负责。未经捐赠人主动提出,受赠单位不得向捐赠人要求追加捐赠款额。
第二十二条 兴建侨捐工程,受赠单位应成立筹建机构,捐赠人可参加或委托他人参加筹建机构。对捐赠人要求工程招标的,应进行招标。
第二十三条 侨捐工程竣工后,受赠单位应在三个月内向捐赠人报告工程款物使用、工程验收和工程结算情况,并提请侨务行政主管部门向捐赠人颁发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项目确认证书。
侨捐工程节余款应征求捐赠人的意愿办理。
第二十四条 因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拆迁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项目建筑物及配套设施,应根据拆迁有关规定,依法给予重建或合理补偿,补偿所获款项仍应用于相关的公益事业。
第二十五条 对较大的捐赠项目,应当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应报受赠单位主管部门和侨务行政主管部门,并告知捐赠人。
第二十六条 对捐赠人捐资设立基金会或向有关基金会捐资的,该基金会应定期进行审计,并向市侨务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背捐赠人意愿,进行劝募、摊派造成不良影响的,擅自改变捐赠款物、侨捐工程的性质、用途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受赠单位未按规定办理备案和报批手续的,由侨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逾期不补办的,由侨务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其主管部门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九条 假借捐赠名义进行逃汇、套汇、逃税、走私以及擅自将捐赠进口物资转让等违法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挪用、侵占、贪污、盗窃捐赠款物,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并追缴款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前款追缴的款物,应用于原捐赠的用途和目的。
第三十一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及外籍华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捐赠兴办公益事业,参照本条例执行。
台湾同胞的捐赠事务,由区以上人民政府台湾事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厦门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1998年10月2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湖州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湖州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政办发[1999]68号




  《湖州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十四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湖州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暂行办法》。
[此页无正文]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九九九年七月八日

              湖州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申报、审批的管理,保护水土资源,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国家计委、水利部、国家环保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水土保持方案,是指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之一的,对因该开发建设项目实施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制定的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申报和审批,应遵守本暂行办法。

  第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该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据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

  第五条 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分级审批制度审查批准。
  (一)国家、省立项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除国家、省有规定者外,均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二)市、县立项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三)乡镇、集体、个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市区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各县由其所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四)跨地区的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均应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对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批准前,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有计划、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论证。

  第六条 水土保持方案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在山区、丘陵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开垦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荒坡地种植农作物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在山区、丘陵区依法申请个体采矿的,必须填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前款所称禁止开垦坡度,是指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和二十度以上直接面向水库蓄水区的荒坡地。

  第七条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综合说明。
  (二)开发建设及生产过程水土流失预测。
  (三)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四)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五)方案实施措施。
  (六)评估论证意见。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开发建设单位及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二)开发建设及生产过程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三)防治措施及投资。

  第八条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工作由开发建设单位或个人负责。
  具体承担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单位,必须持有省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并按国家有关编制规范从事编制工作。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所需费用应纳入开发建设项目前期费用。

  第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先将水土保持方案报经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领取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书》后,方能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准手续。

  第十条 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之日起,分别在60天、30天内办理审批手续,逾期未审批或者未予答复的,项目单位或个人可视其编报的水土保持方案已被确认。
  对特殊性质或特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时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十一条 经审批的建设项目如在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变化时,项目单位或个人应及时修改该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本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十二条 对已建或在建并已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单位或个人应在本暂行办法施行后三个月内,依照本暂行办法的规定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补办审批手续,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已造成的水土流失予以治理。

  第十三条 项目单位或个人应严格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水土保持设施的设计、施工。
  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工程不得投产使用。

  第十四条 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经批准,但因技术等原因开发建设项目单位或个人不能自行防治水土流失的,应按有关规定缴纳水土流失防治费,由负责审批该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按该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负责组织治理。
  因从事开发建设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使其水土保持功能丧失或降低的,应按有关规定缴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按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自行防治水土流失并经验收合格的开发建设项目,不收取水土流失防治费。

  第十五条 在山区丘陵区采伐林木应采用合理的采伐方式,严格控制皆伐。采伐方案中必须有采伐区和集材道的水土保持措施。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采伐方案后,应抄送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监督采伐区和集材道水土保持措施。
  
  第十六条 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取土、挖沙、采石及从事其他易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生产建设活动。
  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第十七条 在五度以上山坡地整地造林,抚育幼林,垦复油茶、毛竹等,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在二十五度以上的陡坡地和二十度以上直接面向水库蓄水区的山坡地上造林时,应在坡脚保留一定宽度的保护带,采取修筑反坡水平阶、鱼鳞坑、水平沟等工程方式或带状方式整地,禁止采用全坡面全垦方式整地。

  第十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的管理和指导职责,提供有关编制规范。对报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应认真组织论证和审查把关,并按规定的权限和时限予以批复。
  计划、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应按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的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的收取、管理和使用,应严格执行《浙江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和《湖州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

  第二十条 进行本暂行办法第六条第二、三款所列项目的开发建设,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未按规定申报或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依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规定,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中的水土保持设施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建设工程即投入使用的,依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采取补救措施,并可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因从事开发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既不进行治理又不按规定缴纳水土流失防治费的,依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或限期缴纳水土流失防治费,并可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业治理或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不按有关规定缴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应责令其补缴并按日加收千分之三的滞纳金。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所在部门或有关部门按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暂行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加强对残疾人忖用机动车运营管理的通知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安部、建设部、劳动部、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安部、建设部、劳动部、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对残疾人忖用机动车运营管理的通知



1995-4-21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安部、建设部、劳动部、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对残疾人忖用机动车运营管理的通知〔1995〕残联发字第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嫌合会、公安厅(局)、建设厅(局)、劳动厅(局)、民政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快,但由于历史原因,城镇残疾人就业率仍远低于社会平均就业率,约有50%的残疾人无业,且社会福利不可能完全解决广大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一些地方为多渠道解决残疾人驾驶专用机动车从事运营,以维持生计。但目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运营情况较为混乱,对从事运营的人员、车辆管理不善,非残疾人驾驶疾人专用机动车运营、无牌无证运营等问题突出。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残疾人人身安全,维护正常交通秩序,加强对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运营的控制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残疾人专用机动车是下肢残疾人的代步工具,原则上不应用于运营,建议各地政府、社会各界更广泛地为残话人开辟其它就业渠道,以解决残疾人生计问题。但鉴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当前残疾人的实际情况,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对残疾人驾驶专用机动车运营问题,在目前安排残疾人就业确有困难的城市,可作为过渡性措施,本着“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严格管理,适当放开”的原则,由残疾人联合会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当地政府批准后执行。在允许运营的区域,应控制运营的残疾人专用机动车总数。

二、非残疾人和未经批准的残疾人不准驾驶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运营。

三、从事运营的残疾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据《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确定为下肢残疾人,年龄在18—50周岁,双眼视力在07以上(含矫正视力),无红、绿色盲,双耳听力正常,心、肺、血压、精神、上肢正常;

(二)经区(县)民政局或区(县)残疾人联合会和劳动局审核确属无业或生活困难者。

四、从事运营的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必须是指定生产的专用机动车。其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禁止用擅自改装的残疾人专用机动车从事运营。

五、从事运营的残疾人,应先向所在残疾人联合会提出申请,经核准,由本人办理以下手续:

(一)经过交通规则、驾驶技术培训,取得驾驶资格,由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发给证件;

(二)车辆检验合格,并办理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和车上人员责任保险,领取行驶证和号牌;

(三)向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申报有关事项,经审查符合规定,发给批准证书;

(四)向所在区(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运营申请,经核准发给营业执照。

六、从事运营的残疾人应当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服从公安、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二)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和车辆保养制度;

(三)不得将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转让给他人运营;

(四)在车辆上悬挂明显的运营标志(标志样式由各地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自定);

(五)只准载运一人;

(六)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烛,宽度左右不得超出车身,长度前端不得超过驾驶座,后端不得超出车身20厘米以上,重量不得超过100千克;

(七)不得人货混载;

(八)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

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运营车辆的管理,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可以并处吊扣驾驶证。对非残疾人驾驶残疾人专用机动车从事运营和残疾人未经批准从事运营的,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应予坚决取缔,并交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车辆和非法所得。

八、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对从事运营的残疾人要加强组织管理,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驾驶人员素质;积极协助管理部门妥善处理运营中发生的交通事故等问题。

九、各地接本通知后,请结合当地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并可制定具体管理规定。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