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长春市中、小学校园、校舍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6:53:06  浏览:853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春市中、小学校园、校舍管理办法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中、小学校园、校舍管理办法
长春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中、小学校园、校舍管理,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校园包括教学用地、生活服务用地、勤工俭学用地、实习基地等经土地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用地;校舍系指教学用房、教学附属用房勤工俭学用房、商业及其他附属用房。
第三条 校园、校舍管理系指建立规章制度,对校园、校舍进行经常的维护和日常管理,以保证校园、校舍的使用功能。
第四条 校园管理包括下列内容:
(一)学校校园须经城市规划部门审批,明确土地使用范围,由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证。
(二)学校应当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确定学校校园发展规划,校园各区域的使用功能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更改。
(三)学校不得擅自出卖、转让、出租、出借校园。
(四)校园内要按规划要求进行必要的绿化美化。
第五条 校舍管理包括下列内容:
(一)学校校舍须经房地主管部门审核,明确产权归属,并办理房屋产权证。
(二)学校应当在有关主管部门指导下确定校舍现状与校舍建设发展规划。
(三)学校不得擅自出卖、转让、出租、出借校舍,不得改变教学用房的使用功能和原设计功能。需要做上述处理的,城区学校由所在区教育主管部门审定,报市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县(市)属学校由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审定。
(四)学校必须对校舍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使用功能。
(五)学校对危倒校舍,必须封闭禁用,并请示教育主管部门后做相应处理。
(六)学校必须做好校舍防火安全工作,对火险隐患要 采取措施,认真解决。
(七)学校必须建立校舍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制定规章制度。
(八)校舍内外要保持整洁。
第六条 学校必须建立校园、校舍档案,对校园、校舍变动、更改等情况及时建档记录。
第七条 学校对校园、校舍有使用权、维护权和日常管理权,并应当接受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对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 学校必须按《长春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学校门前的有关事宜进行管理。
第九条 禁止下列行为:
(一)破坏学校的校舍、围墙、树木、场地和校办工厂、商店、农场及其他附属设施;
(二)在校园内练习驾驶技术和使用学校场地进行训练、比赛等活动,以及到校园内放牧、取土、采石、种植、打场等;
(三)在校园内及校门附近从事商业活动,商贩进入校园内摆摊、叫卖;
(四)在校园内堆放物品,停放机动车、畜力车及向校园内倒垃圾、废土和排放污水;
(五)车辆和行人从校园内穿行;
(六)依学校围墙或房墙构筑建筑物;
(七)在学校周围修建建筑物,影响教室采光、通风;
(八)在学校周围存放有毒有害物品或从事有毒、有害和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
(九)在学校门前200米范围内设置台球、电子游戏机等;
(十)在学校门前和两侧50米范围内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摆摊设点、堆放杂物等。
第十条 城区学校拆除校园内建筑物或新建、改建、扩建校舍及进行大型维修,须经所在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由市教育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 校园、校舍的利用必须经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按学校发展规划予以审批。
第十二条 教育主管部门所属成人高校、师范、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及教辅单位均适用本办法。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11月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提请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的议案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提请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的议案

为了监察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国营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严格履行职责,以保证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保障全面改革和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现提请批准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以恢复并确立国家行政监察体制,使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
现提请审议决定。
国务院总理 赵紫阳
1986年11月18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财政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财政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云政办发[2008]57号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了规范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管理,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云南省省级财政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云南省省级财政节能降耗专项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的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实现节能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节能降耗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主要由以下4部分资金构成:

  (一)省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的资金;

  (二)纳入省级财政基金预算管理的实行差别电价增加的电费收入;

  (三)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四)从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以降低全省单位GDP能耗为目标,重点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引导为主、公开公正、注重实效、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五条 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和省经委共同管理。

  省财政厅负责审核确定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会同省经委确定当年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并组织项目申报审核工作;按照程序拨付专项资金;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省经委负责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会同省财政厅组织节能降耗项目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价。



  第二章 使用方式和范围



  第六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采取奖励和补助2种方式。对节能量在4000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技改项目按照200元/吨标准煤进行奖励,单个奖励项目的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已经获得国家节能奖励的项目不再纳入专项资金的奖励范围。

  对单个项目的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资金的50%,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如下:

  (一)按实际节能量对余热余压利用、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煤层气(瓦斯)发电和绿色照明6大节能工程技改项目给予奖励;

  (二)补助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

  (三)补助研究开发先进节能技术和示范推广应用项目;

  (四)奖励完成节能降耗任务及淘汰落后产能突出的州、市人民政府和企业;

  (五)补助节能监察、监测和宣传培训工作所需经费,支持节能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六)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他节能降耗工作所需支出。

  第八条 节能监察、监测、宣传培训、奖励、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节能降耗工作经费按照不超过年度专项资金总额的15%安排。



  第三章 申报和审批



  第九条 省经委和省财政厅按照年度计划,应当在当年一季度确定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下发申报通知。

  州、市经委和财政局按照属地原则共同组织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申报工作。

  省属企业(单位)直接向省经委和省财政厅申报。

  第十条 申报节能技改奖励项目,除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一)项规定的范围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承担企业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制度健全,3年内无违规违纪行为;

  (二)项目实施地在本省行政区域内;

  (三)项目需经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土地、环保等各种手续完备;

  (四)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或已经开工建设,申报的节能量应当通过节能技改项目直接产生,并且能够核定。

  第十一条 申报研发和示范推广先进节能技术、产品的补助项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报单位或企业具有相应的研发资质,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二)项目内容属于我省重点节能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或符合国家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方向,技术和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节能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能起到明显的示范作用;

  (三)申报的项目应当有明确可行的工作方案、经费预算、项目控制措施,自筹资金落实到位。

  第十二条 申报专项资金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二)申报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登记证及有关资质证明材料;

  (三)节能技改或节能先进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的项目批准或备案文件,土地、环评批复文件,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项目材料;

  (四)申报单位上一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表)及审计报告;

  (五)节能技改项目还须提交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的节能量审核报告;

  (六)节能技术研发示范推广项目须提交项目工作方案、经费预算、自筹资金落实到位证明,以及项目控制措施;

  (七)需要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 节能量的核定,由项目实施单位自愿选择并委托具备资质的节能量审核机构进行审核;节能量审核机构按照国家统一的节能量审核确认办法,审核出具报告并承担责任。

  节能量审核机构由省经委会同省财政厅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并负责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州、市经委和财政局应当对属地企业(单位)上报项目提出审核意见。

  省经委和省财政厅共同对州、市和省属企业(单位)上报项目进行审核,提出拟支持项目、支持方式和资金数额,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四章 监督和管理



  第十五条 对节能量审核报告严重失实的审核机构,取消其审核资格,并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编造项目套取专项资金,以及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的,全额收缴专项资金,取消其申报资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各级经委和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人员在专项资金申报审批中玩忽职守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审计部门依法定期开展对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